薩嘎縣城太陽能集中供熱項目總投資1.53億元,建成占地3.2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場,安裝近1800塊大型太陽能平板集熱器,集熱面積1.8萬平方米,配套供熱管網建設總長10km,為縣城8.1萬平方米的建筑提供供熱保障(主要是政府公用、民用建筑)。項目2個儲熱水箱共計4500立方米,儲存65-70℃熱水,互為替換靈活調控,儲存熱量在極端天氣無熱源補充時仍能確保至少3天全系統持續達標供熱。

本項目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1月中旬啟動首季供熱試運行,今年將進入第二個供熱季。項目供熱服務覆蓋薩嘎縣城26個黨政機關單位,涉及7.5萬平方米的建筑,供熱時間將從2020年11月一直持續到2021年5月。本項目地處海拔4600米的高原邊境地區,供熱季時間跨度長,更要接受12月到2月高原極端嚴寒天氣氣候考驗,供熱服務保障對系統穩定運轉的要求非常高。
本項目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1月中旬啟動首季供熱試運行,今年將進入第二個供熱季。項目供熱服務覆蓋薩嘎縣城26個黨政機關單位,涉及7.5萬平方米的建筑,供熱時間將從2020年11月一直持續到2021年5月。本項目地處海拔4600米的高原邊境地區,供熱季時間跨度長,更要接受12月到2月高原極端嚴寒天氣氣候考驗,供熱服務保障對系統穩定運轉的要求非常高。
進入10月,隨著冷空氣頻繁“上崗”,薩嘎縣城的氣溫持續走低,為確保本季供熱有序啟動、平穩運行,項目總包單位高層和運營團隊多次組織專題會議,在“逐步推進、穩扎穩打”的總體工作思路指導下,梳理供熱準備階段、運行階段的各項重點工作,有針對性提出防控措施,擬定應急預案,責任到人、時間到天,有序全面推進落實各項工作。
供熱準備是整個供熱季的開端,也是工作任務最為繁重的階段。從熱源系統、蓄熱系統,到電能供應系統、水力循環系統,再到輸配管網和散熱末端,全面的設備檢修和隱患排查必須做到100%全覆蓋。伴隨3萬平方米太陽能集熱陣列遮陽敷蓋的拆除、30噸防凍液要在短時間內全部完成加注,在無國網穩定電力供應的不利條件下,項目自備柴油發電系統要隨之及時穩定啟動;蓄熱水箱、輸配管網和散熱末端的帶水沖洗作業也要同期推進完成。最終幾方面準備工作都在同一截止日期順利“合龍”,運營團隊夜以繼日、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帶熱調試階段,運營團隊按照既定方案,從遠端用戶向近端用戶逐步推進,灌水打壓、排氣阻漏、水力調節有條不紊,確保調試一個單位,就把溫暖送到一個單位。從11月1日到11月10日,短短十天逐一完成25個供熱單位的帶熱調試。
截至發稿,運營團隊已累計實現6萬平方米用戶的15℃室溫達標供熱,供熱服務受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巡檢實測,縣政府辦公樓的暖氣片溫度47-50℃,室內溫度約15-18℃;幼兒園的孩子們脫下了厚重棉衣,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綻露燦爛笑容;縣醫院室溫達到18℃以上,為病患在寒冬提供了良好的就醫環境;便民服務中心選址背靠大山,太陽光照非常有限,冬季辦公室內溫度僅有6℃,今年首次接入供熱后室溫高達19℃,終于從“冰窖”中徹底解脫。
在確保達標供熱的同時,運營團隊在服務保障上進一步提高標準,除延續去年全管網和各供熱單位每日巡檢的工作規程,更做出“接訴即辦”的服務承諾,提前向各單位和用戶印發服務卡片,設置3名供熱服務管家為用戶提供24小時入戶服務,遇到跑、冒、滴、漏、堵等現象,接到電話5分鐘內到場解決。時刻把用戶的溫暖和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






薩嘎縣城太陽能集中供熱項目邀請了國內太陽能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權威機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江億院士團隊和北京中環合創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組建了專門團隊在薩嘎縣采集有關氣象數據、調查用戶情況、搭建模擬仿真平臺進行相關試驗,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供熱控制系統的在線診斷、遠程監控和自適應控制功能。有力保障這項“惠民工程”、“暖心工程”和“環保工程”將清潔能源應用、高科技自動化控制、高質量建設和穩定實用有效結合,為在艱苦自然環境下守邊固土的高原干部群眾持續送去溫暖,讓黨的親切關懷普照高原邊疆。
本項目通過有力的技術支撐,在西藏地區先試先行,積累出符合西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特點的集中供暖勘察、設計、施工、運行寶貴經驗,對實現太陽能在西藏全區的高效清潔利用具有很大的示范效應,對太陽能供暖在全國的研究和應用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本項目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1月中旬啟動首季供熱試運行,今年將進入第二個供熱季。項目供熱服務覆蓋薩嘎縣城26個黨政機關單位,涉及7.5萬平方米的建筑,供熱時間將從2020年11月一直持續到2021年5月。本項目地處海拔4600米的高原邊境地區,供熱季時間跨度長,更要接受12月到2月高原極端嚴寒天氣氣候考驗,供熱服務保障對系統穩定運轉的要求非常高。

本項目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1月中旬啟動首季供熱試運行,今年將進入第二個供熱季。項目供熱服務覆蓋薩嘎縣城26個黨政機關單位,涉及7.5萬平方米的建筑,供熱時間將從2020年11月一直持續到2021年5月。本項目地處海拔4600米的高原邊境地區,供熱季時間跨度長,更要接受12月到2月高原極端嚴寒天氣氣候考驗,供熱服務保障對系統穩定運轉的要求非常高。

進入10月,隨著冷空氣頻繁“上崗”,薩嘎縣城的氣溫持續走低,為確保本季供熱有序啟動、平穩運行,項目總包單位高層和運營團隊多次組織專題會議,在“逐步推進、穩扎穩打”的總體工作思路指導下,梳理供熱準備階段、運行階段的各項重點工作,有針對性提出防控措施,擬定應急預案,責任到人、時間到天,有序全面推進落實各項工作。
供熱準備是整個供熱季的開端,也是工作任務最為繁重的階段。從熱源系統、蓄熱系統,到電能供應系統、水力循環系統,再到輸配管網和散熱末端,全面的設備檢修和隱患排查必須做到100%全覆蓋。伴隨3萬平方米太陽能集熱陣列遮陽敷蓋的拆除、30噸防凍液要在短時間內全部完成加注,在無國網穩定電力供應的不利條件下,項目自備柴油發電系統要隨之及時穩定啟動;蓄熱水箱、輸配管網和散熱末端的帶水沖洗作業也要同期推進完成。最終幾方面準備工作都在同一截止日期順利“合龍”,運營團隊夜以繼日、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帶熱調試階段,運營團隊按照既定方案,從遠端用戶向近端用戶逐步推進,灌水打壓、排氣阻漏、水力調節有條不紊,確保調試一個單位,就把溫暖送到一個單位。從11月1日到11月10日,短短十天逐一完成25個供熱單位的帶熱調試。
截至發稿,運營團隊已累計實現6萬平方米用戶的15℃室溫達標供熱,供熱服務受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巡檢實測,縣政府辦公樓的暖氣片溫度47-50℃,室內溫度約15-18℃;幼兒園的孩子們脫下了厚重棉衣,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綻露燦爛笑容;縣醫院室溫達到18℃以上,為病患在寒冬提供了良好的就醫環境;便民服務中心選址背靠大山,太陽光照非常有限,冬季辦公室內溫度僅有6℃,今年首次接入供熱后室溫高達19℃,終于從“冰窖”中徹底解脫。
在確保達標供熱的同時,運營團隊在服務保障上進一步提高標準,除延續去年全管網和各供熱單位每日巡檢的工作規程,更做出“接訴即辦”的服務承諾,提前向各單位和用戶印發服務卡片,設置3名供熱服務管家為用戶提供24小時入戶服務,遇到跑、冒、滴、漏、堵等現象,接到電話5分鐘內到場解決。時刻把用戶的溫暖和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






薩嘎縣城太陽能集中供熱項目邀請了國內太陽能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權威機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江億院士團隊和北京中環合創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組建了專門團隊在薩嘎縣采集有關氣象數據、調查用戶情況、搭建模擬仿真平臺進行相關試驗,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供熱控制系統的在線診斷、遠程監控和自適應控制功能。有力保障這項“惠民工程”、“暖心工程”和“環保工程”將清潔能源應用、高科技自動化控制、高質量建設和穩定實用有效結合,為在艱苦自然環境下守邊固土的高原干部群眾持續送去溫暖,讓黨的親切關懷普照高原邊疆。
本項目通過有力的技術支撐,在西藏地區先試先行,積累出符合西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特點的集中供暖勘察、設計、施工、運行寶貴經驗,對實現太陽能在西藏全區的高效清潔利用具有很大的示范效應,對太陽能供暖在全國的研究和應用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